在尼采身上

学术文章混更

 

别误会,这个标题是我一个朋友对On Nietzsche的翻译而已。

要我写篇关于尼采的文章,这对我来说太难了。对我来说,无论是概括尼采的思想,或者概括我对尼采的感受,都几乎是不可能的。或者说,我低下的语言能力难以胜任这一任务。不过,试试也总是可以的。本文主要意在给对尼采先生感兴趣的朋友,或者对尼采先生已经有些了解的朋友——算了,本文主要还是写给我自己看,就和我写的所有文章一样。想了想,还是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。一个孤独者和臆想中的读者的对话。当然,说是自问自答,主要也只是我在喋喋不休。算了,这也不过是和我写的所有文章一样罢了。

 

Q:毕竟是导读尼采,那么首先来谈谈用什么顺序读?

A:我个人的习惯是按着时间顺序看。这个意思就是从悲剧的诞生到瞧啊这人。但是不完全是这样,比如说我觉得查拉图斯特拉最好是最后看,或者干脆就别看了。另外,早期有些文章(古希腊相关、叔本华、人类教育等等),如果不想看问题也不大。精简下来的顺序大概是:悲剧的诞生-人性的,太人性的-快乐的科学-善恶的彼岸偶像的黄昏-瞧啊这人。对我来说,这个顺序是主要的脉络。我个人最喜欢的大概是快乐的科学。不完全是名字的原因(当然,基的科学,确实很有诱惑力)。大概顺序是这样。这一串完了,可以看看反对瓦格纳,也可以看敌基督者还有道德谱系学,狄俄尼索斯颂歌,等等。不过这一串需要时间。用尼采先生自己的话说,“雷电需要时间,星光需要时间,人们也需要时间”。如果这一串真的看好了,那么或者可以看看查拉图,也可以看看诗集。这都没问题。或者对什么感兴趣就看什么。

 

Q:尼采的作品不是可以分成前后两个时期?

A:对我来说,其实不太有。这个分界主要是尼采和瓦格纳决裂的因素,还有就是尼采先生病了。再往后,尼采说是痊愈了。还有就是所谓病人无权做悲观主义者这类。前后的主要区别可以说是对叔本华和瓦格纳的态度的转变。不过我觉得其实转变只是表面的。也不能这么说,应该说尼采的作品总是具有总体性的。即使他写的时候后期的观点可能还没有被抓住,但是影子都在那儿。对我来说,是从一而终的,没有问题的。比如说悲剧的诞生,很多人说是他的浪漫主义时期作品,还比较传统,比较春恨秋悲。我觉得没有吧。或者说,就算对于尼采先生自己而言,这些早期的作品(是的,他自己都看不下去)的影响还是一直都在的。比如说Incipittragoedia——Incipit Zarathustra,这是他自己说的。包括狄俄尼索斯精神这个意象也一直持续到了后期。当然,你可以说内涵是不一样的。但这其实是咬文嚼字的说法了。

 

Q:咬文嚼字?您抓着同一个词不放难道不是咬文嚼字?

A:是,当然是。但对我来说,我觉得尼采作品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要从总体上把握。用我很喜欢的一个实诚人老师的说法,就是像张一兵那种小布尔乔亚读法,到处做点摘抄就以为自己懂了尼采,这是不行的。我也是这个看法。或者,俗套一点的说法就是,读尼采要用心,而不是用脑子。当然不是说不用脑子,但是主要还是得用心。如果不用心,用再多脑子都没用。你可以在尼采的书里抓出一茬茬的前后矛盾之处。但这不重要。至少对我来说,这不重要。如果抠字眼不放,结果就是德勒兹那种。他那本尼采和哲学看得我太尴尬了,完全不知道他是不是在拐着弯挖苦尼采。读尼采要从整体把握,这是我很强调的一点。确切来说,不是作为一种哲学,或者说不是作为思辨哲学,而是作为生的哲学,或者说活的哲学,用英文就是livingphilosophy,这个说法一方面是说其对象是生活,另一方面是说这个哲学是活的,不是死的。咬文嚼字,包括福柯有一篇讲尼采和谱系学的,这都是考古学读法。福柯自己就是搞所谓知识考古学的。这个东西本身很有意思,但是不适合尼采。尼采不是一个考古的对象。他是活的。

 

Q:您说到了德勒兹和福柯,那么对于已有的解读尼采的书,您更倾向于谁?

A:我个人倾向于巴塔耶。但巴塔耶的那一套不适合用来辅助理解,他那本论尼采就像是和尼采合著的。那是精神的读法。如果搞理论肯定不合适。至少得先转写成适合理论的形式,这个很难。现有的解读吧,国内的我一本都没看过,看着标题我就怕了。谁是谁的个太阳,你是我的太阳,我是太阳——得了吧。不过有一位夏凡老师,写了两篇文章,我觉得都还可以,有兴趣可以去看看。就是我说的实诚人老师。他很真诚,这就很好。我觉得海德格尔的两卷本还不错,讲得算是深入浅出,也不难懂。不过最后还是有点走偏了。我觉得只看第一卷也许就可以了。对于很多关键词的解释还是可以的。虽然海德格尔是那个喜欢玩文字游戏的,不过这里其实还可以。然后法国的读法吧,除开巴塔耶,什么福柯啊德勒兹啊德里达啊,我觉得都不行。巴塔耶往下你会找到鲍德里亚。鲍德里亚也还可以,虽然似乎没有专门讲他的书,不过这一群法国人是另一个话题了。然后就是舍斯托夫。这似乎又是完全另一个类型。我总觉得俄国人是另一个体系里的。舍斯托夫早期(尼采与陀思妥耶夫斯基)我觉得很不错,可是后期不知道为什么,大概是找上帝找疯了,就有点偏(尤其是雅典与耶路撒冷)。我觉得他误解了尼采的必然性。不过精神其实还是差不多的。

 

Q:那么角度方面呢?您说了从整体把握,但总得有个切入点?

A:关于角度,比较常见的大概有这么几种:现代性与虚无主义(主要切入点在瓦格纳);权力意志-永恒回归-超人三角结构(海德格尔);悲剧性与任意性(比较浪漫的读法,巴塔耶、舍斯托夫);文本学读法(德勒兹、福柯、德里达,海德格尔也有一点);酒神与日神和基督教。这些切入点都没问题。我上面提到的人名也不是说就只在这个点上了,而是很混杂的。我个人来说,你看我提供的那个顺序,对我来讲,切入点可以说不怎么重要,或者说我的切入点就是尼采先生本身。当然,这个说法很傲慢,就像是我很懂尼采一样。我不一定懂尼采,我对尼采也许一无所知(苏格拉底!),但至少好过很多人知道的都是错的(再次把德勒兹拖出来鞭尸)。

 

Q:您能自己讲讲你自己的读法么?

A:对我来说,当然这是我看完之后的想法,尼采先生最主要的特质在于一种舞蹈性,但同时这个舞蹈是抡着锤子跳的。这个太独特了。——不过这里要说的是怎么读。我觉得很重要就是:清空大脑。不要试着搞懂逻辑,不要想着构建体系,清空大脑,听着就好。用一点宗教的说法,尼采先生的话是雷鸣,是闪电。这种语言是耶和华曾用的。你只需信仰,无需解释(再说一次,我很讨厌解释学,也很讨厌分析学派)。当然,这是在读的时候。在读的时候你可以清空大脑,可以忘记你自己。之后不行。用尼采先生自己的说法,你只要跟随你自己,你就可以与我同行,从容不迫。差不多就是这样。尼采先生从不强制,这是他和耶和华不同的地方。他发出雷鸣,但是你可以不听。我不说什么尼采的书至少得读两遍这种说法。这是叔本华才喜欢说的。读几遍都可以,不读也没问题。尼采的书,如果有人记得,主要是格言体(从人性的,太人性的往后),这是什么意思。这就是说,其中是否有矛盾是不重要的,阅读顺序也是不重要的。你大可以随手翻开,用偶然性和任意性去读。但是读的时候忘掉自己就对了。吞下去,尼采先生考验胃口的。然后你可以反刍,可以呕吐,随意怎样都行。细嚼慢咽我觉得不是个好主意。细嚼慢咽容易反胃。对我来说,这就是从尼采本人把握(不然呢?这算什么读法?不带脑子读法?)

 

Q:回到从尼采本人把握,您觉得研究尼采的生活史重要么?

A:不能说完全不重要,不研究你理解不了他说的很多事件。但也结束于此了。现实生活结束了,思想才开始。当然,尼采先生有话要说。他大概不同意。但是总体来说,我不觉得尼采真的有活成自己的哲学的样子。当然,这个说法也不对。这个说法指的是他没有活成超人。但尼采真的觉得自己是超人么?未必。我觉得尼采先生是虚无主义之完成。他是末人,而不是超人。他是桥梁。他是教育者。他是绳索,深渊之上的绳索。他在为超人奔走呼号,但是超人只在他身后才到来。当然,了解一些他的生活是有必要的,但也就是一些。无需计较他给莎乐美求婚三次被拒,或是四十岁了还要吃母亲寄来的香肠这些事情。知道,没问题。但是认为这是其哲学生活的至高无上,那是没意思的。改一改斯宾诺莎那句话,ridere,  lugere, detestari, non intelligere(可以笑,可以哭,可以鄙弃,但是不需要思考)。当然,如果和人聊天,说说这些当然无妨。不过,用尼采自己的说法吧,他是很反对研究艺术家的生活史而非艺术家的作品的。当然,你也可以说这就是欲盖弥彰,你更要研究他的生活史。都行,随意吧。

 

Q:如果让您用三个词概括尼采呢?

A:锤子,漫游的钟摆,舞蹈。

锤子是他自己说的,如何用锤子研究哲学。锤子展开来说,就是勇气,是真理的痛苦,是悲剧。关于悲剧这一点,锤子是工具,或者说,是Τέχνη,是普罗米修斯的精神。但是不完全,我觉得尼采先生有一种特质,他把自己化身成了锤子,这就是超乎普罗米修斯了,或者说这可以叫exosomatisation,但我不是在斯特格勒的意义上说的,我是从字面上来说,锤子成为了尼采,或者尼采成为了锤子。这是什么意思,这就是说他横冲直撞。给人什么感觉呢?疼啊,特别疼。这是真理的疼,或者说,这纯粹是自找的疼。那是什么意思呢?这是不是个ansich的疼呢?难说。真理是有代价的。这是个很悲剧的事情,你知道真理,你不会快乐,你会感到恐怖,用尼采的说法,那是大恐怖。这个恐怖能不能摆脱呢?我不觉得可以。看到深渊的人再也无法忘怀。实诚人老师的说法,要在深渊建起存在五星酒店是不可能的,哪来的豪华渊景房啊,更像是深渊环形监狱吧。大恐怖,大监禁。

至于漫游的钟摆,我犹豫了很久,是要用钟摆还是要用漫游。最后真的无法取舍,拼成了这么个不太通的东西。漫游是说什么呢,是说无目的性,或者说无根据性(舍斯托夫)。我很喜欢这个概念。我很喜欢尼采的一点是他自相矛盾,或者说他可以很容易就推翻自己。这一点非常可爱。不像苏格拉底,苏格拉底虽然看起来很欢迎别人推翻自己,但是不是的,他是要推翻别人的。他不承认别人的真理,甚至不承认另一种真理。尼采先生的话,没有事实,只有解释。这个说法看起来很容易,用来评判别人也很容易,用来评判自己就很难。所以这也和上面所说的勇气是分不开的。尼采很强调勇气,所以这也是一体的。要推翻自己是需要勇气的。漫游,真理的漫游。他不知道自己要走向哪里。后来尼采反对叔本华,理由之一就是叔本华抱紧自己三十岁的真理不撒手。这是庸俗,这是堕落,这是虚无。漫游的表现就是格言,格言的价值就在于不需要体系。很多人强调尼采的体系,什么权力意志永恒回归超人三点归一之类的。我觉得这不是最重要的。当然,那也是一种读法。漫游,这个词的重点在于无目的性,在于不合时宜。尼采很喜欢不合时宜。“不合时宜的漫游”。他不寻求建立体系,或者说,他的体系不是什么黑格尔或者康德式的那种体系,这不是一个思辨的体系。另外,思辨的体系也总是有矛盾的。仅仅是说忽略掉矛盾,不等于说矛盾不存在。尼采不逃避矛盾,他把矛盾显露出来。有些人就开始大叫了,抓住这几个矛盾不放,说了一大堆。说实话呢,我一点都不在乎,我估计尼采也不怎么在乎。你要用辩证法把这些矛盾给统一了,扬弃了也好二律背反也好,都不是不可以。但是不重要。真的不重要。你不能统一生活。这是生的哲学。

然后说钟摆,钟摆吧,这个说法我最早是看到实诚人老师用来概括尼采的。但我这里要说的不完全是实诚人老师的说法,我想说的是帕斯卡的中道,他的中道也说到了钟摆。顺便,我觉得帕斯卡对尼采的影响也很大。帕斯卡是怎样的呢?帕斯卡反对笛卡尔的明晰性。我这么一说可能就有点概念了,这就是反对体系,这就是漫游。关于漫游我就说到这里,接下来说的是钟摆。钟摆有什么特点呢?钟摆其实也没有目的。钟摆是反复,是回归,一切都是必然的,但是是无目的的。这就是必然性。尼采有一个说法,叫amor fati,就是对命运的爱,对必然性的爱。舍斯托夫批判他,说尼采不仅承认了必然性,居然还热爱它?!这简直不可饶恕。我觉得不是这样的。舍斯托夫批判的是思辨的必然性。尼采的必然性是悲剧性的。那是不一样的。或者用舍斯托夫的说法就是启示的。我觉得尼采的必然性是启示的必然性。所以我说舍斯托夫有点疯魔了,但他的精神,他的出发点是没问题的,还是尼采的。钟摆强调的就是fati,就是说必然的。你可以用钟摆讲永恒回归,不过我不太想讲这个。钟摆是一种无限,也是一种一,所以钟摆的概念在这里就是一种中道。介于无限和一之间的。用帕斯卡的说法,这就是人。什么是对必然性的热爱?这是一个很难解释的话题。必然性是二二得四,必然性有时候被解释成了先验的啊自明的啊矛盾律啊等等。这都没问题。但是什么是对必然性的爱?如果是康德或者斯宾诺莎或者笛卡尔,这就是对真理的爱。那是什么真理呢?在尼采看来,那种真理就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谬误。那么对尼采来说,对必然性的爱就是另外一回事了。这是一种悲剧的爱。悲剧是什么,悲剧是矛盾,是犯错误。为什么会发生悲剧?因为人的原则和更高的原则,或者说神的原则,或者说必然的原则冲突了。这个冲突导致了必然的报复,或者神的报复(θυμος),于是就是悲剧。那么对必然的爱是什么?不是顺服。你可以用一万个词概括尼采,但绝对不会是顺服。尼采从不顺服,用流行的说法是尼采先生永不为奴。舍斯托夫似乎觉得尼采这样也沦为必然的奴隶了。他错了。尼采先生绝没有。这个热爱必然,就是说我承认你在那儿,我承认这面必然性的墙就在那儿,但我还是要我行我素,我要用我这把锤子锤你。结果怎样呢?结果我脑袋疼,结果我很惨。但是我仍然热爱这个必然。我热爱我的疼痛,我热爱我疼痛的真理。这是个很悲剧的爱。说实话,我这么描述起来,也许你觉得它很美。但是如果是你自己呢?你头破血流,你非常难受。你坚持不下来的。至少我不行。所以我说要奉行尼采信条是一件很痛的事情。这是真的。

然后是舞蹈。很容易看到尼采对舞蹈的强调。舞蹈说的是什么呢,我在这里说的是一种姿态。一种很轻盈的姿态。你说我刚才说了尼采是锤子吧,这个锤子怎么会是轻盈的呢?这就是我要说的。是的,这是一种扛着锤子的轻盈。那这需要什么?这需要强力。所以说这是一个很强力的姿态。看起来很轻盈,但是很强力。尼采,海德格尔说他是完成,是颠覆,成天说什么价值体系的倒置。这是有道理的。在尼采的用词,到处是飘的。一切都是相对的,一会儿真理说的是真理,一会儿又成了谬误。所以说用文本学的方法看是行不通的。但这个姿态,这个成天颠倒的姿态,我就用舞蹈性来描述了。这很美。回到之前说的amor fati,漫游的钟摆强调了fati,舞蹈这里要强调amor,这是爱。Amor fati这个说法,稍微联想一下,很容易变成amorous和fatal,所以就是致命的柔情。这很浪漫的。也很悲剧,这是悲剧的浪漫。这是舞蹈。尼采先生是铁锤,是石头,是钢,但也是柔的,或者说是浪漫的。浪漫的是什么呢?浪漫主义。浪漫主义对尼采的影响当然是很大的。早期他就是个传统的浪漫主义者,后期是个非典型浪漫主义者。浪漫主义嘛,把个人的放成宇宙的,把宇宙凝聚在个人身上。这就是浪漫主义。或者说主观的任意性(卡尔施密特)。这个说法放在尼采身上是没问题的。当然,尼采后期有成天批判浪漫派。这很正常。我在这里再说一个人:海涅。海涅自称是什么呢?他说是浪漫派的背叛者。但还是浪漫派啊。海涅有个特质,我特别喜欢,就是他特别真诚。很多人都说他虚伪,说他装腔作势。我觉得没有。海涅的特色就是他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相信什么,他也不介意推翻自己。所以这方面和尼采是有点像的。而且他们都很刻薄。尼采对海涅的评价也很不低的,有多高呢,高到他觉得自己的散文和海涅是一个水平的。怎么说呢,尼采和海涅还有个区别,海涅没有抡锤子,尼采抡了锤子。可是怎么评价散文呢,其一是文字,其二是思想。文字么,海涅就是天才,就是天才诗人。我很少说人是天才,但我知道海涅那种文字我是写不出来的。但是海涅到底有多少思想?这很难说。所以这个评价,其实有待商榷,我在这里不展开了——回到尼采:看尼采,越看越觉得就是思维的舞蹈。——请注意,是思维的舞蹈,不是文字的舞蹈。海涅才是文字的舞蹈。——这太奇妙了!真的特别神奇,我太喜欢了。我觉得尼采先生就是homoludens,这是席勒的说法,游戏的人。就叫做一种统领了理性和感性的人。哦,虽然尼采后来说席勒是道德的吹鼓手,不过早期还是对席勒也评价很高(不合时宜的思考,关于DF施特劳斯)。这就是个思想的游戏,但这个游戏呢,用法国人喜欢的说法,就是赌注很大。有多大?赌注是整个世界。参考一下掷骰子的宙斯。就是这样的游戏。必然与任意的游戏。——当然啦,这种人对于严谨的逻辑学家完全是不可接受的,但我也是浪漫派嘛,我看起来就特别开心,可以跳起来跳圈圈舞的那种开心。好极了。太美了。

那总结一下这三个关键字。锤子是勇气,钟摆的漫游是任意性,舞蹈是强力。但你看我上面说的就知道了,这个概括是不完全的,这三点完全是互相串在一起的,其实说的都是一回事,说的就是尼采。尼采什么?尼采的生的哲学。所以我还得再强调我之前说的,尼采得从整体来把握。真的是这样,也只能这样。

 

Q:请您再推荐一些可能可以帮助理解尼采的书?

A:我一定要说帕斯卡,沉思录就可以。非常有意思。柏拉图可以看,也可以不看,当然为了方便起见最好还是要知道他都说了什么。叔本华的话,看一下论说文集就够了。主要著作挺无趣的。然后用不着听瓦格纳。莱辛可以看,海涅也可以,席勒也可以看看,还有歌德。但是这都不是说非看不可。读尼采也是漫游,想读什么读什么。

 

Q:那么最后,您还有什么想说的?

A:我就说两点:第一,看尼采需要强健的胃。这就是说,你要能一下子吞下去,然后慢慢消化;第二,要概括尼采思想几乎是不可能的,但是要体验尼采哲学是可行的。完全可行的,只是非常痛。尼采好吗?好,真的好。但是太累了,也太痛了。尼采自己都未必做得到按照自己的哲学生活。至于我们?你看,学生总是比导师走得远,尼采比叔本华和瓦格纳走得远,往前你还会看到荷尔德林和席勒、克莱斯特和康德,往后还有奥托兰克和弗洛伊德。我举了这些例子想说明什么?我想说的就是,有时候当导师止步,你可以说他背叛了他的哲学,但也许他没有背叛他的生活。所以你不能指责他。因为要背负真理,要跳进深渊,这真的太难了,太痛了,也太累了。

 


评论 ( 1 )
热度 ( 18 )
  1. 共1人收藏了此文字
只展示最近三个月数据

© wcayls | Powered by LOFTER